主讲人:林毅夫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
主题:中国经济学的体系和学科的发展
时间:2015年4月10日
主办:复旦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
承办: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编者按】
"21世纪很可能是中国经济学家当中大师辈出的世纪,21世纪很可能是中国经济学家的世纪。"在第二届复旦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国际论坛上,林毅夫对中国的经济学家们提出了期盼。他认为,中国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体,而且历史证明,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并不适用于发展中中国,因此中国有可能也有必要出现引领世界思潮的经济学大师。
以下是澎湃新闻(www.thepaper .cn)对林毅夫演讲内容的整理:
今天是第二届复旦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国际论坛,也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恢复建院30周年的第一场活动,我个人作为中国经济学界的一员,首先祝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过去30年所取得的成绩。
我们知道复旦大学是中国一所非常有传统、有影响的大学,30年前,复旦大学重新把经济学院成立起来,是适应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需要,30年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聚集了一批非常优秀的经济学家,教育了许许多多杰出的学生,这些学生有的在政府部门工作,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一些变成非常杰出的企业家,同样是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当中,也有不少是继续留在经济学界工作,成为了崭露头角的年轻的经济学家。
复旦大学的经济学家,还有一个特色,上海是十里洋场,但是复旦大学的经济学家耐得住寂寞,30多年写出了非常多有影响、有原创力的巨著,对中国经济学科发展作出了贡献。复旦大学的经济学家,像杨福家校长讲的,有相当高的道德情怀,像中国的知识分子一样,希望推动中国的现代化,所以虽然是耐得住寂寞,但是复旦大学经济学家同样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以经济知识分子的责任感,提出了很多很有建设性的改革的建议,推动了中国的发展。作为经济学界的一分子,我祝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在过去30年所取得的成绩,作为关心中国经济发展的知识分子,我感谢复旦的经济学家在过去的30年所做的贡献。
21世纪很可能是中国经济学家的世纪
今天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恢复建院30周年,我也想在这个场合,对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经济学家,提出一个期盼,我期盼复旦大学,在未来30年,出现一批引领国际经济学思潮的大师。我们知道现在复旦大学跟中国很多大学一样,是要争创世界一流的大学,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由许多大师级的学者来引领世界思潮的大学,我觉得复旦大学的经济学家,如果能够延续过去三十年的学风,那么出现引领世界经济学的大师级经济学家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复旦大学的经济学家,如果要继续过去的道德情怀对中国的改革开放现代化作出贡献,那么出现一批引领世界经济思潮的大师也是必要的。
作为中国关心中国发展的知识分子,我感谢复旦的经济学家在过去年所做的贡献。今天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复院30周年,我也想在这个场合,对复旦经济学院的经济学家提出一个期盼:我期盼,复旦的经济学家在未来30年,出现一批引领国际经济学思潮的大师。
我们知道,现在复旦大学跟中国很多大学一样,是要争创世界一流大学。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有许多大师级学者来引领世界思潮的大学。我觉得,复旦大学的经济学家,如果能够延续过去30年的学风,那么成为引领世界世界经济学的大师级的经济学家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复旦的经济学家,如果继续过去的道德情怀对中国的改革开放现代化作出贡献,那么出现一批引领世界经济思潮的大师也是必要的。
为什么是可能的?今年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复院30周年,也是我在一起20年前,《经济研究》创刊40周年的时候所写的一篇文章《本土化,规范化,国际化》,在那篇文章中,我提出一个命题,21世纪很可能是中国经济学家当中大师辈出的世纪,21世纪很可能是中国经济学家的世纪。
当时为什么我提出这么一个判断?因为我们可以看,从今天杨福家教授所提的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的1776年,一直到上世纪30年代、40年代,实际上大师级的经济学家不是英国人,就是在英国工作的外国经济学家。从上世纪40年代到现在,世界上著名的经济学家,引领思潮的经济学家基本上不是美国人,就是在美国工作的外国经济学家。
为什么引领世界思潮的这些经济学家出现的地方和时间会有这样的相对集中性?其实道理仔细想想,并不难理解。因为经济学的理论,是一个解释社会经济现象的简单的逻辑体系,而且这个逻辑体系应该是越简单越好。如果它是一个逻辑体系而且是越简单越好,一个理论的重要性就不能从它的逻辑本身来判断,一个理论的重要性决定于它所解释的现象的重要性。如果你提出的理论、所解释的现象越重要,而且是真正揭示这个现象背后的道理,那这样的理论就是重要的理论。
那什么是重要的现象?重要的现象是发生在重要国家的现象。我们知道从工业革命以后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英国是世界上的经济中心。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崛起了,逐渐变成世界的经济中心。到今天,美国还是世界的经济中心。
在美国国力最强的1960年代,1970年代,我们常讲的一个笑话就是,美国的经济打个喷嚏,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济就发生重感冒。这种状况,你去研究美国经济为什么打喷嚏就会比研究其他周边国家为什么患重感冒更重要。
那么,这种经济中心也就决定了经济学的研究中心。那为什么在研究经济学中心的时候,大师会相对集中在那个地方?因为我们知道,社会经济现象是复杂的,在复杂的社会经济现场当中,你怎么去抽象出一个很简单的逻辑?这里面就有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道理。只有在经济中心的经济学家,尤其是本国的经济学家,如果掌握这个社会的脉动,那么见微知著,去找出几个简单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变量,然后来解释发生在这个重要的国家背后经济现象的变化到底是什么,那由于这个经济现象的重要,这个理论的重要,提出这个理论的经济学家就变成大师级的经济学家。
在1994年的时候我判断,中国到2015年的时候,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经济规模,中国会超过美国。这个论断在去年实现了。那么现在中国经济虽然进入新常态,维持在中高速增长,那7%左右的增长在全世界还是最快的增长。
我相信,到2020年,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的GDP以2010年为基础,可以再翻一番,中国的城乡居民收入,以2010年为基础,可以翻一番。再加上人民币的升值,我相信,到2020年中国人均GDP可以达到12615美元,中国有可能变成高收入国家。而且中国还有可能维持相对比较高的经济增长。
我判断,最慢到2025年,即使按照市场汇率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会超过美国,变成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那么到2025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可能是美国的1.5倍,或许更高。那中国将毫无疑义地变成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体。发生在中国的经济现象,将会是世界最重要的经济现象。解释这个经济现象的理论,会是最重要的理论。
那么我相信,很有可能复旦的经济学家当中会有很多人提出新的理论,贡献认识中国的经济现象,引领世界的经济思潮。这是可能性。
发达国家的理论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而且,我认为,对于关心中国发展的知识分子来讲,这也是必要的。为什么是必要的?我们知道,在工业革命发生之前,世界上富国和穷国的差距实际上是很小的,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可能是四倍,五倍。最穷跟最富的国家,它收入水平的差距最多是四、五倍。但是工业革命以后,出现了所谓大分岔。发达国家的经济一日千里,很快差距就变成20倍,30倍,或更多。
在这种经济实力巨大的差距之下,我们知道,世界上所有的发展中国家不是变成西方列强的殖民地,就是变成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毫无疑问,各个国家的知识分子都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在世界上受到人家的尊重。所以我们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风起云涌,希望摆脱殖民的统治。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在战后取得了政治独立,摆脱了殖民统治或者半殖民地的地位,开始追求自己国家的现代化。
现在70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盘点一下,在这70年中,将近有200个发展经济体,但是能够从低收入,进到中等收入,再到高等收入,到目前只有两个经济体,一个是中国台湾,一个是韩国。能够从中等收入进入到高等收入只有13个经济体,当中五个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其他八个是西欧周边的欧洲国家。
这什么含义呢?就是经过70年的努力,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现在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和低收入陷阱。为什么是这样?我2008年到世界银行工作以后,发现了一点,其实所有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分子和发达国家的知识分子一样,希望他们的国家现代化,希望他们自己的国家能与发达国家立于同等地位。
但为什么经过70年努力,普遍失败,只有少数成功?原因我想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取得了政治的独立开始追求自己国家现代化的时候,普遍有一种认识,认为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发展自有它的道理,因此大家都抱着西天取经的方式到西方国家去学习。把西方国家的这些理论拿回来到自己国家运用,帮助自己的国家实现现代化。
但是,仔细研究过去这70年的历史,我还没有发现一个发展中国家按照西方的理论去制定政策取得成功的。少数几个成功的经济体,他们的政策在推行的时候,从西方主流舆论来看 ,是错误的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国家努力要追求国家的现代化,那么当时如果你要变成一个高收入国家,劳动生产水平水平必须和发达国家一样高,你的工业,产业必须和发达国家一样好。
发达国家当时的产业都是资本很密集的大型重工业,可是发展中国家这种重工业按照市场是发展不起来。所以当时提出的理论是什么呢?提出的理论是说,发展中国家的很多市场失灵,所以应该用政府主导的方式去推行所谓进口替代战略,直接让国家实现发展。 这样的战略,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推行这个战略的国家,通常有几年的经济增长,然后就停止了,然后就危机不断。
亚洲四小龙和日本,在1950年代,1960年代推行的是出口导向的劳动力密集型的中小企业,那种政策在当时被认为是错误的政策。但他们成功了。1980年代,发展中国家像中国一样,开始普遍的改革开放。那么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为什么搞不好?因为太多政府的干预,然后,市场不能发挥作用,政府失灵,所以当时的主流理论是,要把所有政府干预取消掉 ,推行休克疗法。但是推行休克疗法的很多国家,经济崩溃停滞,而且危机不断。增长率比1960年代,1970年代慢。危机发生的比例比1960年代,1970年代高。
少数几个像中国,越南,柬埔寨,它们推行的转型战略是建立了双轨。但是在1980年代,1990年代,渐进双轨的转型方式从主流理论来看是比原来的计划经济更糟糕的制度安排。但是他们又稳定又发展。
为什么用主流理论来解释发展中国家和把它作为发展中国家转型政策屡屡失败呢?因为我们知道,理论的适用性决定条件的相似性。发达国家的理论是总结于发达国家的经验。但是发达国家的条件和发展中国家是不一样的。因此即使这个理论在发达国家是适用的,拿到发展中国家来看,也会出现所谓的"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问题,更何况,发达国家的理论在发达国家也不见得适用。所以发达国家的理论老在变的。
在这种状况下,如果我们作为中国的知识分子想真正贡献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一个崇高的目标,只有我们深入了解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它的限制,它的原因是什么,它的条件是什么,提出自己的理论来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那么这样的认识才会是真正有道理的认识 ,只有根据这样的认识来做政策,才能够真正实现所谓认知世界,改造世界。
(本文根据主办方提供速记整理,未经演讲人审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