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网讯 7月27日上午,中央国家机关“强素质 作表率”读书活动主题讲坛今年第七讲(总第五十一讲)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新闻出版总署 多功能厅)举行。本次讲座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商传,作了题为《走进晚明》的精彩演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寿山,中央 国家机关工委宣传部第一副部长赵建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系统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孙文科,总局出版管理司司长、全民阅读办公室主任吴尚之等 出席。
中央国家机关读书活动举行第五十一讲(邓杨/摄)
开讲前,讲坛主持人、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介绍了本期讲坛的有关情况。主持人讲到,我们邀请商传先生作为本期的主讲嘉宾,主要有两点考虑:第 一,响应中央号召,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一贯倡导的一次重要选择,习近平总书记自担任中央党校校长以来直到最近,多次提出和强调: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知识、经验、智慧的总汇。重视对历史的学习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运用,善于从不断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 的正确方向和正确道路,这是我们党90年来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对于《明朝那些事》,我们多数同志是耳 熟能详的,但是晚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恐怕我们还是知之不多或者似知非知。晚明在时间上究竟是哪一段?晚明究竟能否作为一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历史开端?特 别是晚明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方面与前朝历代有非常不同的气质,但是最后没有逃避一个悲剧性的结局,这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向商传先生 请教。
关于本期主讲嘉宾,主持人介绍到,商传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明史学会会长,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永 乐大帝》、《明太祖朱元璋》,主要学术著作有《永乐皇帝》、《明代文化史》及关于明代典章制度、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方面的论文多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商传(邓杨/摄)
晚明究竟是什么样子?究竟是亡国之始还是充满吸引力的时代呢?短短两个多小时的演讲,商传先生以宽广的研究视野和辩证的分析方法介绍了他对晚明社会的研究成果,为大家揭示了晚明社会转型变化的实质,使大家对晚明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曾经被误读的历史
晚明在中国历史上名声不太好,商传将它定义为“曾经被误读的历史”。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个被称为“晚”的历史时期:晚唐、晚明和晚清。“晚”是一种包含 特殊定义的历史时段,它跟“末”不一样,不仅时间要长一些,还有虽然晚期政治权力格局在走下坡路,但是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却相当繁荣。这三个时段之所以 被称之为“晚”,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政治的颓废已经十分明显,但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繁荣与发展。
但是,晚明又不同于晚唐、晚清。首先,它没有像晚唐的“安史之乱”和晚清的“鸦片战争”那样明显导致国家衰败的标志性事件。晚唐的历史坐标为安史之乱, 晚清的历史坐标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晚明的历史坐标则为万历朝。其次,它是中国历史上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期,在这个历史时段,中国发生了社会变 迁,产生了诸多的近代社会现象。晚明不仅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在思想与政治上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商传认为,晚明的名声一直不太好,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对晚明发生社会转型变化的实质不了解;沿袭传统认识,听信清朝皇帝的说法;明朝灭亡了,灭亡的朝 代一定不好,明朝遗民对亡国的反思与批评;与明初相比,国力衰颓;晚明虽然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有所发展,但是政治腐败,宦官专权,官员贪污,社会矛盾激 化。
二、晚明时代究竟是什么样子
关于晚明时代的社会转型,首先体现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变化,明代李诩《谈参传》记载了当时这种经济变化。传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男耕女织为基础,而这时开始了以雇佣劳动为特点的商品经济转型。
商品经济的繁荣也催生了明中叶以后文人爱财和晚明的竞奢之风。奢靡之风在万历《通州志》卷二里有记载:“今者里中子弟,谓罗绮不足珍,及求远方吴绸、宋 锦、云缣、驼褐,价高而美丽者,以为衣,下逮裤袜,亦皆纯采。其所制衣,长裙阔领宽腰细折,倏忽变易,号为时样。” 服饰的变化是时代变化的标志,服饰的 变化引起社会风气的变化,社会风气的变化影响到各个方面。
传统的以农为本,以商为末的社会风气被打破,晚明出现了“逐末营利,填衢溢巷,货杂水陆,淫巧恣异”的现象,归根到底就是大家追求生活上的享受,追求高消费、相互斗富成为社会新风气。
晚明奢靡之风愈演愈烈,但是明朝人说不要禁止奢侈,因为追求奢靡才能促进消费,才能生产。“洋货、皮货、绸缎、衣饰、金玉、珠宝、参药诸铺,戏园、游 船、酒肆、茶店、如山如林。”不知有几千万人享用其间,而这几千万人追求奢侈生活的享受,也便成为几千万人求活从业的生理,“有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千万人 之生理。若欲变千万人之奢华而返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几于绝,此天地间损益流通,不可转移之局也。这是一种消费观念,和我们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不一 样。
商传认为,晚明的这种现象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但却有一条最根本的好的地方——打破等级。列宁同志说:“社会划分为阶级,这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产阶 级社会共同的现象。但是前两种社会中存在的是等级的阶级,在后一种社会中则是非等级的阶级。”如果按照这个理论,可以说,晚明打破了旧的等级,从我们传统 社会(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近代社会)转变了,这是一种根本性的转变。实际上晚明给我们的一个启示,就是这个时代开始了一个中国自身的近代化过程。
三、晚明的政治变化
晚明时代,人们在经济生活发生改变的同时,政治生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政治方面,传统的专制政治出现松动,人们可以少有顾忌地发表个人的政治主张。 万历十七年的科场案逼迫皇上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公之于众,这在中国政治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万历十七年,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得知神宗皇帝以体弱多病为由不 上朝,便上疏神宗皇帝《酒色财气四箴》,直陈皇帝的病是“酒、色、财、气”这四个字闹的,纵酒则溃胃、好色则耗精、贪财则乱神、尚气则损肝。明神宗大怒, 但在内阁大学士的劝谏下开启了留中制度,对这一类奏书不批示也不反馈。商传认为,这个时段开启了中国专制历史上空前宽松的时代。
除此之外,高官的威信也在下降,下级抨击上级,上级还只能敢怒不敢言成为常态。当时一个内阁大学士许国在《国史唯疑》中说到:“小臣一开口,不必是,即 为风节;大臣一开口,不必非,即为朋比。小臣百诋大臣,辄以为为可屈而抗威权!大臣一侵小臣,便以为不能容而沮言路。”这是许国的观点,这个观点反映了当 时的一个事实。此外,以往普通民众私议朝政只能口喃耳语,晚明时期唱词说书之辈还将朝廷失政之处编成套数,在民间不断传播。
可以说,晚明时期政治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是好还是不好?从传统政治角度来看,是好,它打破了原来非常严格的专制政治;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有很多不好的东西,因为它把整个社会的导向弄乱了,老百姓没有明确的标准选择了,所以形成了政治上的茫然状态。
四、晚明时代的人文主义特征
晚明专制政治的松动实际上为人文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晚明时代早期,人文主义思潮在不断萌芽,其主要特征有:人文主义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 文主义的表现形式是对君主政治的批评和个性的追求;人文思想之所以可以称之为主义,则必须由精英思想转变而为大众的行为;在中国历史上,人文主义一定是伴 随着对传统的批判而产生并发展的。晚明时代的早期人文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君主政治的批评和对个性的追求,并且由精英思想转变成了大众行为。从王阳明到李 卓吾,为个性追求提供了理论依据。晚明的人有个性追求、张扬个性已变成一种大众行为。
西方学者对明中叶后思想遗产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人文主义思想是肯定的。比如,强调实践、对时代日用需要产生觉醒、提高历史意识、强调生命力及天地生生 不息的创造力、愈来愈强调物质世界、倾向于批判性的理性主义、倾向深邃的人文主义、提倡三教合一的综上所述合潮流、寻找儒家本质、倾向古典儒家中“天”的 概念或天主、更深入地研究古典作品、注重理性形而上学形式。
五、晚明的历史思考
晚明社会也出现了畸形的社会风气、日趋复杂的社会矛盾、国家权力的异化和人文精神的缺失等问题,不良社会风气如造假售假、假货充斥、医生乱收费、滥征过路费、滥收苛捐杂税等等。
晚明最终失败的历史原因,不是哪一个人的责任,而是全社会的责任,每一个人都有这个责任。晚明是一个绚丽多彩的时代,但令人遗憾的是,晚明的社会转型并 未能够完成,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晚明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幕悲剧,让我们失去了一次与世界同步的机会。商传认为,晚明时代才是中国历史上离我 们今天最近的时代,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历史思考,是最值得我们研究、借鉴与反思的历史时代。
现场签名(邓杨/摄)
在互动问答环节,针对“对比晚明,我们现在应该进行哪些重要的改革”这一问题,商传先生作了精彩解答。他讲到,我们不是说把明朝的历史和今天做一个不合 适的类比,我们只是希望从晚明的历史中得到一些历史借鉴。我认为有两点最重要:一是全社会的教育,晚明造成这样的一种风气,最重要的问题是整个社会的问 题,不是哪一个政府或个别人的问题,应该进行全社会的教育给予解决;二是政治体制要与时俱进,社会发展了,政治体制不能墨守成规,必须与时俱进。
最后,主持人郝振省对本期讲坛做了小结。他指出,第一,商传先生从对晚明的误读谈起,解释了晚明名声不佳的几条主要原因:一是传统的思维定势把晚明当成 了末代;二是当朝对前朝舆论的否定性趋势;三是对当时社会片面性的认识,只看到了政治腐败的一面,而没有看到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进步,显现了商传先生卓 而不群的学术品格和晚明社会的丰富多样性。
第二,商传先生讲到了晚明作为向近代中国转型开端的若干特征,比如经济上商品生产的发展促成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社会生活上的追逐奢靡,争富笑贫;政 治上的专制控制开始松动、议论朝政比较宽松;文化上的人文思潮开始萌生、个人主义开始盛行,表明了经济状况和经济形势对于整个社会的基础性作用,其他社会 现象、社会运行对经济状况和经济形势的依赖性,而这恰恰是唯物史观的真谛。
第三,商传先生讲到尽管社会转型带来了很多新的事物,但是晚明存在诸多的问题,比如畸形的社会风气、商品经济的繁荣伴随着逐末盈利的盛行,社会弥漫着一 种奢靡之气、商业欺诈和苛捐杂税并存、政治腐败和国家权利的异化,促使社会矛盾日趋激化,最终葬送了明王朝。这里面还提到了基因概念。一个特别重大的命 题,就是政治权利如何对商品经济的运行做到兴利除弊,政权如何对待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的两面性,能够最大限度促使其健康发展的同时又能够很好地约束自身、 保证自己机体的健康状态。
最后,商传先生充满着诙谐和智慧,厚重而深邃的演讲,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面,加深了我们对于明王朝特别是晚明历史的理解。晚明以其丰富性和沉重的代价,促 使我们思考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两面性和政治腐败的严重性,促使我们思考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西柏坡讲到的一句话,“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这个命题 和商传先生讲到的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其极其深刻的政治含义。
据主持人介绍,2013年第八讲(总第五十二讲)读书讲坛定于8月31日举行。届时拟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温铁军先生主讲《中国发展经验的前后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