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近日,国内网络上盛传一沙特贫穷男子抱怨生病住院“没钱没人爱”后,成群结队的沙特富豪闻讯去给他“送温暖”的故事,因为在沙特,这样的穷人堪称“稀罕物”。在很多国家的网络世界里,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海湾国家的高福利被描述为“从摇篮到坟墓”:石油大亨、豪车豪宅,从生孩子国家给房子到父母有抚育金,从全民免费医疗到结婚政府送大礼,甚至养老虎、狮子才算是玩宠物。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话放在“富得流油的”海湾国家身上同样适用。特别是这些国家的年轻人,一方面享受着高福利,但也为高福利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所困。
沙特确实富,但男人太辛苦
看看去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知道海湾石油国有多富了,卡塔尔10.2万美元、阿联酋5.4万美元、科威特4.2万美元、巴林3.1万美元、沙特和阿曼2.4万美元。
沙特是海湾国家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沙特2920万人口中,沙特籍公民约占70%。这样的比例也比其他海湾国家要高。阿曼、巴林本国人口相对比较多,也只占56%和49%,最少的阿联酋本国人口只占11.5%。石油美元带来的丰厚经济实力,让沙特有资本实实在在地改善民生、提高福利。
沙特的社会福利较大多数国家确实很高,但在沙特人自己眼里,他们同卡塔尔和科威特那样的邻居比起来还是要差一截。沙特普通民众在公立教育上是全免费的,直至大学毕业。医疗和社保由其任职单位按职位级别上不同等级的保险,享受不同程度的待遇。沙特人不缴纳所得税,政府主要税收对象是外国公司或机构。
即便如此,沙特民众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幸福,他们中大多数和国人一样,也得每天为柴米油盐而操心,为生计而早出晚归。“阿拉伯新闻”网2013年4月报道,在沙特,一个四五口人的家庭主要收入来源通常只靠在外工作的男性,因此对很多沙特人来说,担负起一家老小的开支确实不容易。刚跨过不惑之年的沙特公务员阿卜杜拉·谢赫里几乎每月都剩不下几个钱,首先得保证养活他的老婆和3个孩子,每月工资到账时是他最开心的时候,但钱很快就会花光,所以只能看看有没有其他途径挣点外快。
国内网络上流传的阿拉伯人富丽堂皇的宫殿般的别墅在沙特确实存在,但只限于那些真正“有钱有势”之人,其比例并不高,大多数沙特人会依靠政府的住房津贴选择买地盖小别墅或住公寓楼。由于地广人稀且地价不贵,相较国内而言,沙特人的住房一般比较大,舒适程度较高。但正因如此,房屋的维护保养费用也很可观。至于那些豢养狮子和老虎当宠物的,在普通沙特人看来,只是表现欲强烈的“公子哥们”的专利。
就福利是否非常高的问题,有10名不同职业的沙特青年参加了《环球时报》的一次书面小调查。结果显示,所有人都说沙特高福利是国外网站和媒体炒作的结果,事实上大多数沙特人都觉得“钱不够”“生活压力大”。但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外来劳工“人数很多”且“待遇不错”。
沙特有640余万外来务工者,主要来自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印尼和其他周边阿拉伯国家,实际上,他们大多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庞大的劳务市场需求和相对过得去的待遇使许多人长期定居沙特,但绝大多数的打工者无法享受到沙特本国人那样的福利,有很多也只能是维持基本生计。
在沙特注册经营的外资企业必须满足“当地化率”,聘用政府规定比例的沙特人才能营业。这项政策有助于减少失业率,但同时也是把双刃剑。一部分沙特人抓住外国公司需要当地雇员人数达标的心理,挂靠在这些公司名下,实际上却不用来上班,更谈不上提高工作技能。与整个沙特大环境貌似格格不入的是沙特年轻一代,上述所谓那些社会高福利也好、保障就业率也罢,在沙特年轻人看来都不如街头飙车和路边轮滑来得吸引人。
阿联酋彩礼高,政府来帮忙
海湾国家的富庶吸引了很多羡慕的目光。在各国的网络上,总能看到阿联酋王子、公主迷人的脸庞,停满兰博基尼出租车的迪拜街头,以及沙特王室专门运送鹰隼的豪华客机、富人家养的另类宠物。
中国海湾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刘元培去过5次阿联酋,有一天中午在迪拜街头散步时,忽然看到从一辆轿车的车窗内探出一个老虎头。一打听才知道,老虎竟是富豪家养的宠物。不仅养老虎,有的人家还养狮子和豹,主人不仅喂牛羊肉,甚至还喂鲨鱼肉。
刘元培教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从在迪拜法院任职的阿联酋朋友萨利姆那里了解到,阿普通公民月薪约在2万到3万迪拉姆之间(1迪拉姆约合人民币1.7元)。此外,每人有1000到5000迪拉姆不等的生活补贴和社会事务费。本地公民享受免费医疗,如医生建议出国治疗,政府也支付全部费用,甚至负担往返机票和国外住宿费用。如需家属陪同,费用也由政府出。如遇紧急情况,政府还派专机接送。萨利姆每月固定开支主要在饮食和穿衣上,外加一定的电话费和水费等。电费只是象征性的,每度只收约合人民币半分钱。
福利再高也难抵“高消费”。现在让阿联酋政府比较忧虑的是“剩女”多,据统计,约有50%左右30岁以上的阿联酋女性未婚。还有网民议论说,女方提出的彩礼太高,让一些阿联酋小伙子只好找外国女子结婚。为帮助青年人解决“结婚难”,稳定国家人口结构,阿联酋1992年成立了婚姻基金会,每位迎娶本国姑娘的阿联酋男子可得到约合12万元人民币的资助。凡国民第一次结婚,且双方均为阿联酋人,政府会免费提供一栋别墅,不过要排队,有的要等好几年。此外,夫妇每生育一个孩子,各酋长国每月贴补500到3000迪拉姆不等,如贴补不够,还可向福利部门申请。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婚姻基金会还和“遗产俱乐部组”等联合在阿布扎比操办过“世纪集体婚礼”。婚礼仪式上,企业家出资奖励减少聘礼的“模范”女方家长。
靠这些高福利,阿联酋的涉外婚姻率已有所降低。同阿联酋一样,科威特也是实行高福利制度的国家,可以免缴个人所得税,享受政府提供的免费教育和医疗,此外,政府还提供就业、物价、房租和结婚等补贴。
卡塔尔生活优越,年轻人却感到失落
“你们中国人爱说‘富得流油’,在我们这里,‘富得流水’才是真富!因为矿泉水比油贵多了。”25岁的多哈青年米斯里·马尼很认真地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毕业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米斯里不愿透露自己的具体年薪,只是说“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多一点吧”。众所周知,卡塔尔位列全球人均GDP第一。看得出,米斯里确实很富,他家别墅占地近千平方米,私家花园大到需要开电瓶车,最重要的是,花园人工湖里养着一群亚洲品种的鹤。
身为卡塔尔政府公务员的米斯里已不必为物质生活担忧,他告诉记者:“有人说我们国家的福利是‘从摇篮到坟墓’,一切都由国家全包,这确实没有夸张。”他举例说,卡塔尔正式公民中残疾或孤寡者可申请每月领取补助8000卡塔尔里亚尔(1卡塔尔里亚尔约合1.7元人民币)。米斯里说,卡塔尔国民医疗、教育免费,水电煤气免费,无论个人或企业都没有所得税。每生一个孩子国家补助2万卡币,结婚娶本国人的补助4万卡币,政府工作人员每年带薪休假时,全家出行的交通费用由政府报销。
米斯里一周工作五天,每天从上午8时到中午1时,下午休息。米斯里说:“卡塔尔有200多万人,只有15%是卡塔尔人,卡塔尔公民又有85%在政府工作。如果谁想增加收入,可以当保人,因为外国人在卡做生意,必须有当地人为保人,自然要收取费用。只是我觉得当保人很麻烦,所以我不做。”不做兼职让米斯里有足够的时间乘机40分钟去迪拜购物,“如果迪拜也没有,就再坐飞机去巴黎或纽约买。”
生活如此优越,但米斯里这样的青年人的失落感与不幸福感却在不断增加。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专业是历史与文化传承研究的阿什格尔今年26岁,因为学无所用很不开心。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们不缺钱,不缺工作,不缺物资,可很难找到认同与成就感。”毕业回国后,阿什格尔很想在卡塔尔的历史文化研究上做一番事业,但却发现几乎所有研究项目都“外包”给了法国人,搞文物挖掘的是巴基斯坦人或印度人,他完全成了一个拿着高薪的闲人。米斯里也有同感,他说,在卡塔尔,从事服务性行业的全是印巴等国来的劳务人员,而白领职位多为美欧人占领。
在卡塔尔,阿什格尔和米斯里倒是没有“养老虎或者狮子玩”的朋友,他们也没有听说有像沙特那样“一个穷人让全国富翁排队探望”的事。他们比较在意的是:“我们确实一毕业就有二十多份工作等着,可他们给我们的定位就是你拿钱然后靠边站。”
最重要的是,因为卡塔尔这几年发展过于迅速,导致一些传统价值观和秩序已经失去——卡塔尔人离婚率高达40%,超过2/3的国民——包括成人和儿童得了肥胖症。阿什格尔说:“我们可能是走得太快,过于物质化,所以现在失去了最重要的亲情和传统文化。”他举例说,现在家里的孩子几乎全是菲律宾或印尼的保姆带大的。而同样的现象,在其他高福利制度的海湾国家同样存在。
【环球时报赴卡塔尔特派记者 邱永峥 刘元培 沈宇杰】